你不懂這些還談什麼APP運營

一、不要僵屍APP
APP是移動互聯網的典型產品形態,資訊的及時性,平台的活躍性直接決定了APP在用戶手機中的存活率。如果不能保持APP處於一直更新的狀態,更好的舉措是下架APP。
二、讓使用者熟悉你的產品
美國心理學家羅伯特●紮因斯說:“人們對熟悉的人或事物有一種正面感情。”
先讓使用者在心理上對你的軟體有一個熟悉程度,滴滴在這一方面做的很好,想想你朋友圈、微信群中分享的打車券,數量多卻並不氾濫,完全不影響軟體在使用者心中的價值以及稀缺性。所謂,看得到,吃不飽,永遠吊著你的胃口。
三、提高用戶參與性
一個遊戲怎樣讓你最用心?就是你參與的時候,它的成敗與你息息相關,你的建議對它至關重要。APP亦然,讓你的用戶參與其中,不管是APP的未來規劃還是APP的內容建設,都有計劃的讓用戶參與建議,他心理上覺得幫到了別人,自然會順帶產生好感,這是美國心理學家格雷的理論。翻譯成俗語就是,既然你把我當盤菜,我當然也把你放在眼裡。
四、拉近與用戶的距離
若即若離的愛情剛開始神神秘秘,引人入勝,時間一長不改變方式等於死。這世界上沒人有那麼多美國時間猜測你的真假虛幻,還不如抽空啃個饅頭來的踏實有用。
對於APP來說情況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何況您還沒有人家的愛情基礎,成天端著一個高大上的架子,其實腦門兒上就貼著幾個“卸載沒商量”的囧字兒。多搞搞線下活動,拉近與使用者的距離,主題根據自身產品的屬性定。你看看騰訊遊戲,公司內部都高大上的必須彼此稱呼英文名兒了,不也年年削尖了腦袋的在大學校園裡搞各種大賽,拉近與用戶的距離嘛。咱們大俗套的講,你和哪些朋友最打斷骨頭連著筋啊,必須是閨蜜啊。為什麼?距離最近唄!
五、同理因素
我們經常聽一些大瓣兒蒜說我放棄我的愛人,是因為我們人生觀不同。從前年(zhi)輕(shi)氣(qian)盛(bo),覺得這是屁話然後嗤之以鼻。但是隨著歲月的侵蝕,知識的毒害,小編也深刻感受到人生觀、價值觀一致在感情中的重要程度。你經常和什麼樣的人吐露心聲,陳述苦惱,當然是和自己觀點一致的人,要不然還找那些不反對你連吃飯都不香的人嗎?找堵?還是受虐?沒這傾向!
APP內容運營更是如此,可能全天下幾十億人,有什麼現實派、文藝派、逗比派、還有什麼二次元派,但是你真有那麼厲害嗎?人家都下載你?我再重申一遍對於大部分中小企業來說APP成功的標準是什麼,即滿足一小部分人的需求,你只要能80%甚至90%的滿足這部分人的需求,你就很牛了。比如404頁面,這是我最近看的一個例子,最開始沒有內容,價值極低。那麼怎麼利用起來呢?騰訊在上面放上了失蹤孩子的照片,當用戶打不開網頁時就會出現失蹤孩子的照片,這與很多用戶產生了共鳴,讓使用者對騰訊產品產生好感,從而帶來了正面品牌效益。這就是同理,你正好把我關心的搬到了檯面上,即使剛開始各方面建設還不成熟,也願意給你時間,我至少有這個興趣等著看。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一樣,我們交往,不必事事費力解釋,即使我默默付出你也看在眼裡,心照不宣,不隨便否認、批判。那就你了,沒商量。
其實運營一個APP就是要像經營任何一種感情一樣細緻,你認真對待它,不畏首畏尾,有因有果有調查為前提的甩開膀子幹,它肯定也不會對不起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