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運營推廣的16個盲點,你遇到了嗎?

安卓應用市場做評分評級有沒有效果,哪家比較好?

安卓市場比較多,各個應用市場為了拼分發量也在採用不同的手段去激勵用戶下載,最常見的就是應用市場的各類活動,例如下載軟體搶紅包,或者下載軟體抽獎等,當你參加了活動,通過付費獲得了曝光機會,亦或者首發等獲得了免費曝光機會,這個時候產品的評級是可以看得到的,會第一時間影響使用者對這個產品的判斷,同樣的產品五顆星的評級當然要比一顆星的具有被下載優勢。至於到哪家效果比較好,先是得看應用市場的分發量,一家沒有量的應用市場你做了也只能是徒勞無功,所以群主個人建議都要做一下,另外一方面原因還有,部分應用市場的評級和本身市場的活動參與門檻是直接相關的,評級達不到標準想參與該應用市場的活動就會受限制。

我們公司產品還沒上線,領導要求找400個免費平台把產品發佈出去,請問這樣有用嗎?

先指正一下這個問題,沒有上線怎麼能找平台發佈呢,你應該想問的是應用發佈在400+的免費平台。這樣是有用的,因為產品鋪的越廣也就意味著產品曝光的機會多一些,被下載的可能性又多了一些,但是,這個時候群主說但是,與其說你有那麼多的時間去做這個工作,不如集中時間做一下主流管道的測試,我們在早期的時候認識只依靠應用市場就夠了,用戶也比較精准,但是現在的應用市場很多都是沒有量的市場,能夠帶給你量的市場也就那麼十幾家甚至幾家。所以群主個人建議,沒必要花那個時間去做非要鋪滿幾百個平台的工作,而且還有一個就是有些平台不需要你去手動上傳,在其他市場有了他們會自己抓取下載包。

iOS的aso 除了積分牆還有什麼管道?

咱們說的ASO是應用商店的搜索優化,積分牆這種管道因為簡單粗暴被廣受喜歡,但是不僅僅局限在積分牆,地推也可以啊,舉個栗子,你在地推的時候,假使你的關鍵字排在十幾二十幾的位置,這個時候有一些真實的用戶用過搜索下載到某一產品,這樣的五十個真實用戶比你用積分牆一百個用戶來的效果更明顯。

跳轉連結怎麼做的呢 ?為什麼有的APP 掃描之後 會自動跳轉到app store, 有的app要點擊流覽器打開

跳轉連結可以在應用寶開發者後台有一個“微下載”的版塊實現。

Aso的權重一共有幾個?自己推測還是官方發佈的?

我們所說的ASO的權重是一個不存在的東西,是從早期做SEO的時候衍生來的詞語,是一個相對概念,百度、蘋果也沒有官方說有這樣的概念,行業內為了更好的表述用“權重”這個詞語。姑且可以分為幾塊:產品自身的權重,產品整體權重中的下載,描述,評論,啟動,留存等權重,還有就是具體一個關鍵字在該產品的權重等。

在app推廣初期,經費有限的情況下,建議做ios的付費aso優化嗎?

沒預算也可以把ASO優化做到很好的效果的,在群主看來所有的推廣核心就是價值變現,ASO也是如此,我們經常能夠看到AppStore榜單上有很多的新產品,研究後發現這款產品出了榜單佔據足夠優勢,其關鍵字的覆蓋也是資料驚人,覆蓋很多與之相關的熱詞,但是這類做法並不適用於所有產品,他可能有足夠的推廣經費以及團隊規模,很小小中型產品不要與之相比,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抓住自己核心的東西才是關鍵,對於ASO,一款產品佔據最有效的關鍵字就是對資源的最大利用,往往這類打發無需很多經費。

精准用戶從點擊App Store詳情到下載的轉化率參考值?精准使用者群從掃描到下載的轉換率參考值?

精准使用者從掃描到下載的正常情況應該是在70%以上,如果是說你的投放管道對於你的用戶群體是非常精准的,這個時候有這樣幾個點會影響下載率:1,投放素材 2,下載環境 3,產品本身因素

安卓市場關鍵字熱度可以使用哪些工具查詢 ?

目前還未有一款工具能夠時時檢測到具體的一個關鍵字在某一個安卓應用市場的熱度,可以借助百度指數看一下。另外一個是可以利用每一個應用市場下拉清單選擇關鍵字。

目前地推活動來講,以最簡單粗暴的形式,怎麼做才能效果最佳?

地推這種推廣方式被很多人吐槽被做爛的方式但仍有一些公司在堅持去做的推廣方式,可見地推並不是很多公司的產品都適合,前段時間的北京一產品通過地推的方式獲得很多使用者,但是群主之後對該產品作了分析,在地推的當天和之後的兩天產品迅速走紅,可當群主繼續監測之後發現從開始地推之前無榜單排名但社交榜單十幾名,到最後銷聲匿跡,總結一下,社交類的產品氾濫,垂直領域社交更是甚多,其它因素且不說,當基於這兩點後來的產品體驗不好帶來的結果只有這樣。我們總說餓了麼地推是牛皮癬的方式,哪哪貼的都是餓了麼二維碼,但是長時間的這樣一個用戶召喚,徹底改變了一個使用者的消費習慣的產品才是真的好的推廣方式。

精准用戶去競品app挖,作用大不大,怎麼樣更好的從競品引流?

作用肯定是有的,這個問題讓我想到傳統的銷售,很多個銷售員面對同一個客戶的時候這個客戶最終只能選擇一家,怎麼選?當然是對它最有利的了,折射到APP上就是,產品體驗怎麼樣,比如電商類的哪家優惠力度更大一些,社交類的,哪家APP的“聊友”更有聊的欲望。關於引流,首先讓用戶知道有這樣一款產品,其實再做到了以上的幾個點用戶自然就來了。

低頻的工具類APP推廣,如何在拉新之後,有效提高客戶的粘性?

APP初期種子用戶推廣,如何做好應用市場帶來用戶的粘性?

關於使用者活躍使用者粘性這個話題真的可以當做一篇文章來寫了,這裡就簡單的提幾個點:首先看是什麼類型的產品,不同類型的產品使用頻率肯定是不一樣的,工具類的產品看使用者需求,可以借助push來提高,短信推送提醒等,社交類的可以前期利用水軍來啟動不同的使用者,金融類的需要對收益,口碑等做好,還可以利用其它管道例如微博,微信,網站等導流量。

產品留存較低,是運營做的不好還是管道有問題(期間只做蘋果的ASO優化)?

既然說到這個問題了,先拿安卓管道來說,這個需要做對比,可以分管道來說,不同的管道拿資料來做對比,同樣的產品如果在一些管道留存很好其它管道留存很低這個時候原因多在管道選擇上,但是,如果只是做ASO優化通過這個部分帶來的量來判斷的話,也可以分兩塊:一是對產品優化的關鍵字是否符合產品本身屬性的詞語,比如:全面免費是提供商家優惠券的平台,做“理財”這個關鍵字帶來的量肯定是不精准的用戶,導致的結果留存低是個很正常的事情;二是通過做和產品本身屬性先關的關鍵字帶來的使用者相對來說是比較進准的,這個時候留存較低需要對產品進行分析了,以及競品的分析。

初期做靠免費推廣積累種子用戶,要累計到多少才考慮做付費推廣?

APP推廣初期,免費管道節奏如何把控,什麼時候開始做付費推廣?

App推廣初期,其實免費推廣也好,付費推廣也罷,最終的目的只有一個找到使用者做產品測試,現在很多公司急於產品上線,導致產品很不穩定,如果大量的投放可能會因為產品原因導致使用者留存較低,建議前期需要一個產品穩定期,可以建立一個用戶回饋群,利用激勵的手段,讓使用者反應有產品有哪些問題,這個過程種子使用者也積累了,產品也在逐漸穩定,然後可以逐漸嘗試付費推廣。

在資源互換上有哪些更精准的方式方法,避免不必要的互換?

謝謝這個問題,我們經常說要多去嘗試新的管道,換量其實是一個比較好的方式,每個產品有每個產品的使用者屬性,我們在資源置換的時候先把自己的用戶畫像做好,母嬰類的更適合媽媽群體,二次元的更適合青少年這類,做好這個之後然後去研究置換放的用戶畫像,這個時候一個母嬰類的產品去找一個小清新類的產品會有量嗎?應該很少,其次就是置換方的本身使用者規模,把握好這兩點會讓你在做資源的時候更精准。

百度統計的資料,日活躍度只有 10%,這種屬於正常嗎?還是跟行業有關係?

可以從幾個點來說,一是看產品屬性,不同的產品使用頻次肯定是不一樣的,二是看運營促活,一個產品做的也比較好,但是可能只是在生活中很小的一部分如果沒有很多的運營吸引用戶使用也是導致活躍低的一個原因,還有就是可能同類產品較多,競品競爭有優勢。當然還有其他使用者本身屬性等原因。

新上線app有必要花大把時間去各大論壇發帖子嗎?

現在來說,依靠論壇發帖這種帶來用戶基本很少了,預期這個時間可以利用在各管道嘗試。或者說發一些pr文。所以個人不建議把時間浪費在這個上面。